第57章(1 / 2)
元帝蹙眉道:他不是我生的。
本欲开口的温仪:他顿了顿,原来还有这种事吗?
元帝:没有。
温仪缓言道:太子就算不是陛下亲生,陛下待他,也如亲子无疑了。太子殿下先前染病起病急促,半路寻不到大夫,幸得抒摇太子替他诊脉,以解燃眉之急。
元帝点点头:朕知道。
知道就好。
温仪又道:可臣要说的,却是另一件事。
嗯?元帝心想,难道温仪要与他说的是同一件事?
他道:你也想给太子说亲?
太子殿下中的毒
温仪顿了顿,与元帝同时睁大了眼睛。
你说什么?
作者有话要说:
元·添油加醋·霄:他说你是时候嫁给我了。
老元/温仪:???
第79章 指柔绕情
说亲?说什么亲。
哦。元帝看温仪不复往日淡然的模样,古怪道:男儿大了当论婚嫁。你这一脸大惊小怪是做什么。朕找你便是为了这件事。想来你是霄儿在平都难得的长辈,又同处这么些时日,可知他喜欢什么样的姑娘?
元帝本来没这么快操心元霄这件事,或者说他是不怎么把心思放在小辈那些情爱婚事上的。但先前收到讯息,说是太子总同温国公共处一事,不知怎么地就记起太子先前又是学雕刻,又是学煲汤元帝莫名其妙就在想,或许这野孩子受温仪教导有效,暗中对哪个姑娘小姐春心萌动了也说不定。
要真如此,与其看他耽于儿女私情,还不如替太子早点把人娶回来。让他落个定心。
只是婚姻大事,就算天子一言足以震天下,也不好一人就作决定。可是元帝既不想和皇后讨论这个,又不愿与太后相处,几次筛选之下,温仪就成了他诉心事的最好人选。
万万想不到元帝要说的事情是这个。温仪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。他并不是想不到元霄身为太子要纳妃的事,而是对方年岁还太小了,不过十七而已,搁他那儿还没成年,毛都没长齐不错,毛长没长齐他当然知道。这么小娶什么媳妇。
温仪皱着眉头道:现在说这些太早了吧?
元帝摇着头:早什么。朕像他这么大的时候,已有了王妃。霄儿如此野性,是该找个女人好好管管,不然永远长不大。难道总要他闹着同你睡么?
此话一出,温仪顿时倒抽了一口冷气。
元帝唏嘘道:太子在路上如何闹腾,朕已听说。这些时日,也是委屈了温国公。太子没个兄弟姐妹,朕与他又他难得有亲近的长辈,只能请温卿多多担待。
温仪憋了半天:无碍。
这个态度元帝很满意。依着家长的身份,他总要为自家孩子替别人赔不是,可从心底里来说,却又是容不得旁人说半句不好的。若温仪果真附和他说元霄如何不端重,元帝心里头反而不痛快。可瞧着温国公如此大方,元帝不禁心里想,不愧是元霄看中的臣子,够隐忍。
他道:自然,这事也未定下来,只是朕迫不及待,想先与温国公透露一下这件事。若他日太后选了人,还得请你一道来看。你挑中的人,必然不会差。
呵,帮着媳妇选媳妇,这事也是往心口捅刀了。温仪心想,还好是先和他通了消息,若直接与元霄那崽子说,恐怕在场面上就能闹起来,怕是连书房都能拆了。当下也没太往心里去,只道:天下未平何以为家,臣以为太子殿下还是要先修身养性,再谈儿女私事。免得被儿女情长耽误了宏图心性。
说罢就道:时候不早,臣明日再进宫觐见陛下。夜深露重,陛下慢行。
话一出口就走了个扬扬洒洒,连下半句的机会都没给元帝。
元帝看着温仪的背影,忽而想起一事:你说太子
温仪遥遥道:陛下若将太子殿下放在心上,他好不好,一问太医便知。
元帝略一沉吟,月余前,倒确实有太子不适的消息。宫中这种事多如牛毛,当时皇后找他,因着太子无恙,他也不过略加警示。怎么如今还闹到温仪都知道了。
李德煊提着的宫灯在风中晃啊晃的,元帝一个人站在宫门口皱了半天眉头,方道:李德煊,你觉得温仪对此事反映如何?
李德煊轻声道:温大人与殿下年岁相差,足以为父为兄,出行这么久,约是生了感情。心疼太子,故而特地将这种事透露给陛下,希望陛下为太子作主呢。
朕是说太子成婚的事。
李德煊:作为长辈,如此反应似乎也很寻常。
何况温国公所言句句属实并没有半分偏颇。
道理是不错,然而元帝莫名其妙很不愉快。管他早不早,这个亲他还就说定了。既然温国公不愿掺和,那他就不必再好心请温仪作参谋了。改日让皇后挑个好日子,选个相貌好的家里配的,直接一纸婚书定了算数。这宫里祖祖辈辈,除了元景那傻子非要和颜后好,谁不是这样莫名其妙被定下来的。还非得多个另类?
还有一件事。
李德煊!
李德煊道:在。
元帝袖子一挥:给朕把薛云找过来!一个两个争着给朕上眼药,朕倒是想看看,朕所在的宫里,有些谁想避人耳目,行如此胆大妄为之事。
夜风温凉,带着暖意。可这宫中哪来的暖意呢,深宫之中,多的是寒意入骨,彻夜不眠。福禧宫里,三皇子元齐康屏退了周身宫人,独自坐在塌上。他手中有一柄长剑,勾槽暗花,无一不精美,剑身翻侧,将红暖的灯火映出点点寒芒。
是柄好剑。
当然好。
世上只有一柄。
是元齐康专门请关外高手打造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