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韩离辞位(2 / 2)
身为文刊府的审查者,对于五国中所发生之事,他都有所耳闻。
“雁门关”,曾经是大魏国的一座要塞,现在已经沦陷在蛮族手中。
不少五国文人,都将其视为耻辱,但是,大魏王国却似乎有意逃避,甚至禁止国民谈论此事。
没想到,大魏王国中,居然还有人敢以“雁门”为题作诗。
“黑云压城城欲摧,甲光向日金鳞开!”
郑未央缓缓念道,神色不觉的凝重起来。
大军压境的战场,不由浮现在了眼前,仅仅是一句诗文,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与危急形势,而又借助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。
郑未央声音沉重,缓缓念完。
话音落下,三位大学士寂静无言,似乎在回味着这首诗文中的意境,久久没有出言品鉴。
不知过去多久,郑未央长呼一口气,叹道:“此诗,必成镇国!”
“大魏王国,依旧有热血之人!”
老年大学士也是长叹一声,身为大学士的他,在看完这首诗后,居然有种热血澎湃之感。
很显然,此诗可做战诗用!wap..com
对于人族而言,战诗匮乏,能够激发战意的战诗更是只有寥寥数首而已,而且,那些战诗,必须要由八品儒生催动才气,才能将其激发。
而这首诗文,他们仅仅只是诵读一遍,就有如此热血之感,若是催动才气将其书写出来,必将能大幅提升士气。
“是何人所作?我倒想亲自去大魏王国见见此人!”
老年大学士深吸一口气,问道。
闻言,郑未央这才回过神来,看向金箔下方的署名,当看到那个熟悉的名字时,他脸上神色一僵。
“怎么?”
见状,老年大学士有些不解。
“你自己看吧。”
郑未央并未多说。
老年大学士接过金箔,目光一扫,也是神色呆滞。
“故弄玄虚!”
韩离心中冷哼一声,拿过金箔,旋即面色陡然一沉:“徐小岳?!”
“哈哈,有意思,如帝后所说,他是作出这首诗后,才成为童生的?”
郑未央大笑一声,道:“此诗必成镇国,依我看,可登文刊第一页!”
闻言,韩离只感觉心头一堵,恨不得指着他鼻子痛骂一顿。
文刊第一页,已经空了几十年之久,没有一首诗词和文章,能够登上文刊的第一页。
郑未央此贼,居然如此力荐?!
他莫非与这个叫徐小岳的认识?
“第一页,奖文功石碑一块,圣卷五道!”
老年大学士颔首道。
韩离面色铁青,听着两人又开始品鉴,他本想呵斥,但是一想到如果自己提出异议,郑未央又请圣裁,那该如何是好?
他很清楚,以这首诗文的价值,足以登上文刊第一页,至于五道圣卷?若是请圣裁,半圣岂会在乎这点东西?
“两位,这月的文刊,就由你们来定吧,我韩离不再过问半分。”
韩离深吸一口气,真怕自己忍不住又出言反驳,那样一来,自己文心必将动摇,他只能沉喝一声,扭头就走。
“等等,你方才不是答应,要将童生县考的诗文看完吗?”
郑未央急了。
听到这话,韩离脚下一个踉跄,头也不回。
“韩离,记得三缄其口,文刊府之事若是敢传出去,你身后的家族也保不住你!”
老年大学士也是善意的提醒道。
“韩离天赋不错,但是太过看重利弊,文心不纯,日后难成大儒。”
望着离去的背影,老年大学士摇了摇头,惋惜的叹道。
“以韩家的底蕴,只要舍得花代价,未必不能将他养成大儒,你有这闲工夫,看完诗词后,还是多想想自己的道吧。”
郑未央翻了个白眼,道。
“唉,无心再阅了,我想要去一趟大魏王国。”
老年大学士轻叹一声,道。
“怎么?想打这首镇国级诗文首稿的主意?”
“非也非也,老夫不过是想去看看这徐小岳,究竟是何许人也。”
两人谈论间,将《雁门军行》确定下来。
郑未央爱不释手的看着金箔,蓦然,他面色严肃:“刘老,我发现个问题……”
旋即,郑未央从那三箱书纸中,找出了大魏王国文院提交上来的,果不其然,里面并没有任何关于这三首诗文的记载。
“大魏王国童生县考的诗文,居然如此出众,但是大魏文院的举荐中,却没有其中的任何一首!”
老年大学士也反应了过来,感觉心底累得慌。
“照例隐去其署名,等他日后成长起来了,再为他正名吧!”
“三诗同刊,我记得上一次还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吧?”
“可不止如此,那位存在当初的三首诗,仅有一首在第二页,其它两首都在第三页。”
“不可妄谈半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