啦啦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其他小说 >泾渭情殇 > 第8章

第8章(1 / 2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
公羊槐拱了拱手:幸会幸会。

齐颜礼貌的回了,心中却是另一番思量。

京城重地繁华非常,全完没必要辗转到允州来参加童生试。而且公羊这个独特的姓氏让齐颜想到了一个人。

面具人定期会给齐颜一份卷轴,里面是京城和地方一些重要官员的资料,其中宗正寺卿便姓公羊。

从考院中走出十二人来,他们停在四方桌前朗声说道:每个人必须将所有的物品放到桌上检查,连同外衣也一并脱下。凡有夹带小抄者立刻出列或可得从宽处置,一经查出消去应试资格三年!

嘭的一声,丁奉山将布袋摔到了四方桌上:东西想查就查,衣服本公子便不脱了。

对方显然认识丁奉山,陪了个笑脸象征性的检查了东西就放人了。公羊槐的声音再次传来:这允州府的人都怕他?

齐颜轻声回道:在下初到允州,知之不详。

哼,我可不怕他。

齐颜垂眸不语却坐实了公羊槐的身份。宗正寺卿为从三品又是内庭近臣,丁奉山的父亲丁仪虽有兵权却只是四品的卫将军,公羊槐自是不必怕的。

宗正寺掌管皇帝的宗族之事,与公羊槐结下同窗之好对日后复仇大有裨益。公羊槐绝不曾想到:身边的这个十四岁的少年竟有如此深沉的心思。

很快到了齐颜他们,没有丁奉山那样好的殊遇二人将东西一一摆到桌上,并脱下外衣交给院士检查。

齐颜的胸口平坦,站的笔直一派坦荡:师父说的没错女子的身份只会成为她复仇的阻碍,药丸已全部服下自己再无后顾之忧。

齐颜行在公羊槐的身后,考官拿着名册叫到学子的籍贯和姓名。到公羊槐的时候考官明显迟疑了片刻,将木牌递给公羊槐问道:京城的?

公羊槐点了点头,考官似乎想到了什么。入了单间小号主考官走上高台说了几句例行的话,看了看天色命人在大铜鼎内插了一柱粗香:时辰已到,开卷。

与春秋闱不同,童生试虽然考三门但因试题浅显,规定三个时辰答完全部内容。题目从:试贴诗、经论、律赋、策论,这四门中选取三门。

齐颜打开卷轴看到题目,目色一沉。

试帖诗的题目是:以《三字经》为题,做一首五言六韵诗。

第二题经纶也擦了个偏锋:《经义与论》,这道题目看似古怪可在稍有底子的人看来分明又是一道废题!

经义和论原本是两门学问,南宫让登基后改革科举将二者归一称为:经论。早在南朝时期,大家刘勰著有《文心雕龙》一文;里面详细的阐述了经义与论之间的因果关联,只需将这篇文章拿过来稍加删改这题便成了!

第三题策论更是荒谬,考官居然选取了一道连布衣百姓都清楚的国策:仓钞换盐引。

仓钞换盐引也是南宫让登基后推行的一道新国策,他从前朝皇帝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烂摊子,末帝骄奢淫逸挥霍无度,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征收重税。

南宫让登基后废除了诸多杂税,又减免了赋税虽然博得了民间的安定和承认,但却解决不了国库空虚无力建设的事实。于是他颁布了一道国策:仓钞换盐引;朝廷依旧用各种名义征税,但高于例律的部分官府会发给农户一个叫仓钞的文书,农户可持仓钞到运司府兑换盐引。

盐铁历朝历代都是官营,民间贩卖私盐是要被判死罪的。但有了盐引在一定年限内贩卖私盐视为合法,盐属暴利特别是对富庶的沿海地区来说,简直就是一本万利!一时间农户们为了获得仓钞主动且疯狂的向官府纳粮。

南宫让解决了燃眉之急又博得美名。第二年就暗中下了一道旨意,如今运司府每年批下的盐引文书屈指可数,成千上万的百姓手里握着死仓钞眼巴巴的盼着,而每年都有大量农户勒紧裤腰带主动纳粮换取仓钞。

这条国策出台的时候齐颜不过十岁,面具人曾经为她深度的剖析过其中的利弊,面具人说:这条国策以惠民之名行鬼谋之实,不过的确可解伪朝之急。

在齐颜十三岁那年,面具人再次拿出当日论题让她独立剖析利弊,齐颜说:仓钞换盐引之国策十年内必废,如若不然轻则民怨四起,重则天下大乱。南宫让将天下百姓视若韭菜,饲肥而割下啖之;鬼谋之计出神入化。然,如此看来此人只堪为相,无君王之雅量胸怀,眼界手腕。

面具人听完满意的点了点头,复又阴沉的看着齐颜说道:多行不义必自毙,南宫家的天下定不长久。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,若这天下葬送在他人之手你亡国灭种的仇今生再无可报。

齐颜从回忆中抽神,捏起毛笔沾了墨汁在草纸上画了一笔,见墨色均匀挽起袖子提笔便写。

童生试只是敲门砖,齐颜有意收敛锋芒文章写的中规中矩,只是那手颜筋柳骨的好字,实在不像出自十四岁的少年之手。

至于试题为何如此简单?齐颜心中自有答案。

没想到丁家权势如此滔天,为了让丁奉山顺利通过竟然连童生试都能左右。

太尉陆权之内弟,四品卫将军、好一个丁家!

齐颜下笔如行云流水写完最后一字方停笔,她大致检查了一遍待墨迹干透便用草纸盖住卷纸又在上面压了方木,起身到小号内侧洗涮毛笔砚台去了。

第12章

赠字无心种因果

这一幕恰好落在主考官的眼中,他本来看的是京城来的公羊槐。但二人的小号连着齐颜便入了他的眼,而齐颜之后一些列的行为成功的将考官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她的身上。

这一次的命题主考官颇感无奈,一个丁仪他尚且能凭一身傲骨扛上一扛,可太尉大人亲自发话他也只能折腰。

只恨这丁奉山放着武官不做,偏偏要从文!

果然考生们拿到试题后表情各异,有人欣喜若狂,有人疑惑不解,就连京城来的公羊槐都神色有异。

唯独齐颜平静的盯着试卷看了一会儿,便长考起来。

主考官不由叹气:如此简单的试题怕是刚开蒙的黄口小儿都能答得出,就在他准备挪开目光的时候齐颜动笔了。

主考官见她下笔如飞表情却极其沉稳,猜不透她的心思。

更令他惊讶的是:这位十四岁的少年竟能执笔无措,三道试题一气呵成!

主考官高行是允州官学的院长,从教三十余载门下出过三位状元,学生遍布天下、自问阅人无数却从未见过齐颜这样的少年。

论题不似默写,就连他自己也做不到连着三篇文章不顿笔一次!这个少年若不是胡写一气,就是有绝对的自信!

高行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,起身下了高台。经验老道的他并没有直接来齐颜这,而是先到远处的小号一间一间巡视过来。待高行走近齐颜已经收拾好了东西,等待鸣锣收卷。

这么早就整理东西,可是写好了?

齐颜起身行了一礼:学生已经写好。

哦?高行拨开压纸的方木掀开草纸,看到齐颜试卷的第一眼便忍不住赞道:好字!

齐颜垂首不语,高行端着试卷向两边小号里扫了一眼:莫要分心!考生齐刷刷的低下了头,高行将目光落在试卷上却越看越心惊。

几次抬头观察齐颜,若不是这少年是在自己的注视下写完的,他简直不敢相信这出自十四岁少年的手笔!

这一手好字已经不是光靠苦练就能成的了,必须要有超然的天赋和心性!字暂且不说,试卷的内容更是无可挑剔!

特别是第三题策论虽然总体来看还差些火候,措辞也略显拘谨、但能在有限的篇幅中委婉的提出担忧,实属难得。

这样一篇文章再配合上这一手好字拿到春闱会试上或许还不行,但放到秋闱乡试里绝对是上中等的文章。更可贵的是他是一气呵成的,若是再给他一点时间不知会写出什么来。

高行感慨万千的放下了试卷:此子若是再历练个三五年及第甚至是殿前取甲的可能很大。

不过这一次他没有过多表示,只是淡淡的说道:写完了就静坐等待,莫要影响他人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